減用膠樽 智能水機殺入各區 遙距監控飲用數據 具恆溫功能 30/10/2017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twitter
Share on linkedin

【明報專訊】環保團體經常呼籲自攜水樽,減少買樽裝水,避免製造廢物。不過,即使有心帶樽,喝完之後若無處添水,結果還是被迫買樽裝水。有創業者便想到研發新式添水站,出租給商場和學校等人流密集地點,既收取租金,亦為市民提供環保的飲用水方案,他們更憧憬明年第三季全港會有多達200部智能添水站遍佈各區。

明報記者 薛偉傑

 

城泉有限公司(Urban Spring)行政總裁葉蓁蓁、體驗總監鄭虹表示,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,創辦人分別具有機電工程、資訊科技、醫藥及教育等行業的背景,他們一起成立該公司,主要是看到香港膠樽氾濫而回收率又極低、堆填區負荷愈來愈重的問題。

城泉:飲水比上網充電重要

公司創辦人當年拿著數據,與不同環保團體研究如何減少使用膠樽。他們發現,即使有些有心人攜帶水樽出街,但當喝完樽內的水時,也很難找到地方可免費添水,最終還是要買樽裝水,令自備水樽的效果大打折扣。「現時不少商場也會向遊人提供免費WiFi上網,甚至免費充電服務。但對人類來說,飲水不是比上網和充電重要得多嗎?」葉蓁蓁說。因此,在該公司成立時,創辦人就制定了研發一款「智能添水站」Well井,放到商場和學校等高人流地點,讓一般人免費添水,而向場地擁有者收取年費的計劃。

向商場收租 經深思熟慮

但香港寸金尺土,業主一向處於優勢地位,該公司不但不支付租金,還反過來向對方收租,當初曾否擔心,這個商業模式很難實行?葉蓁蓁表示,該公司當時也徵詢過一些商界人士的意見,並非閉門造車。她們相信這個商業模式可行,是有好幾個原因的。

首先,商場之間的競爭也相當大,需要構思如何創新。有些商場近年亦強調自己是綠色建築。在商場內放置添水站,減少遊人耗用膠樽,正好和綠色建築的理念不謀而合。其次,遊人逛商場時,若覺得口渴,往往會走到外間購買飲品。當出了商場之後,就未必再回去。若商場內可以免費添水,反而有助留住消費者。

第三,很多人忽略了商場內商店的員工也需要喝水。這些店員以往要喝水,就要步行相當遠的距離去購買。有時因為要招呼顧客,不便離開商店,就只能捱口渴。沒理由這麼先進的社會,卻要眾多店員忍受口渴之苦。

再者,該公司的「智能添水站」Well井在外觀和功能上,都加入了好些賣點。例如,每部「智能添水站」會自動統計以及在屏幕上顯示,累積有多少人次使用過,為地球節省了多少個膠樽,以鼓勵香港人持續參與。它又會顯示上次驗水的日期,以及根據濾水量,自動預測下次需要更換濾芯的時間。

最貼心的是,添水站同時兼顧到水溫問題。天氣炎熱、自來水水溫偏高時,它會自動將來水溫度降低3至5度,調校至飲用時有微涼的感覺。晚上少人使用時,它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,將耗電量降至最低。此外,它還設有自動清洗程式,每日自動清洗3次,減低細菌滋生機會。

「智能添水站」的管理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,可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。它內置了多個傳感器,以監察各種數據,不論是需要更換濾芯,還是出現機件故障或漏水等異常狀況,全部都會透過雲端,自動發出訊息到該公司的後台系統。因此,該公司平時只需遙距監察,當發覺有需要時,才派人到場檢查和處理。至於商場,原則上更無須花人力去打理。所以,她們有信心,商場會願意支付租金給該公司,來放置「智能添水站」。

一年前,她們參加一個環保研討會時,認識了希慎廣場的員工。當時「智能添水站」的研發工作還未完成,但希慎廣場的員工已表達了興趣。半年前,「智能添水站」終於研發成功。該公司和希慎廣場再作商討,結果在7月份就安裝了一部「智能添水站」在希慎廣場1樓。之後,多個商場都主動聯絡該公司商討合作,甚至還有同時管理多個商場的物業管理公司,以及一些尚未落成的新商場!

料明年第三季可增至200部

截至本文刊出之前,該公司已有7部「智能添水站」放置在香港各地,包括:希慎廣場、香港科技大學、聖道迦南書院、浸信會天虹小學,以及非牟利機構「好單位」(Good Lab)、童協基金會、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。

葉蓁蓁估計,到了明年中或第三季,全港「智能添水站」可增至約200部,主要安裝在商場和學校。她強調,200部這個需求一定有,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及增聘人手支援。鄭虹解釋,該公司不是單單運送一部「智能添水站」給客戶那麼簡單。公司每次接觸一個新客戶,都會和對方研究那些位置較適合放置「智能添水站」,並會先檢驗水質和水壓,確保沒有問題,才進行安裝。

年費5位數 學校有優惠

葉蓁蓁本來在投行工作,但被城泉幾名創辦人的理念打動,毅然辭去高薪厚職,2015年9月加入城泉。她透露,公司在添水站研發及員工薪金方面,已累積投資了8位數字資金(即1000萬元或以上)。

主攻商場學校 擴大影響力

研發工作最困難的是要加入眾多自動化的監控功能,反而濾芯可在市場上採購獲得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(NSF)NSF 42和NSF 53認證的產品(可有效過濾氯氣、有害細菌、化學物質、重金屬等),毋須自行研發。公司花了一年半研發「智能添水站」,今年6月在聖道迦南書院安裝了第一部,7月在希慎廣場安裝。葉蓁蓁稱,策略上先主攻商場和學校,因為這些地點人流多、需求大,而且影響力和示範作用較大。例如在希慎廣場安裝後,很多商場即主動聯絡城泉,毋須再cold call商場。至於安裝在學校,雖主要是學生使用,但卻可以改變那些學生未來數十年的習慣。

據悉,該公司出租「智能添水站」給商場的年費為5位數字金額,已包括驗水、更換濾芯及定期檢查等保養服務;對學校則會收取較優惠的租金。葉蓁蓁表示,除了商場和學校之外,該公司亦考慮,將來可能在一些交通樞紐處安裝,例如某些繁忙的巴士站。但因為策略和資源問題,這些會遲一步才著手進行。

為了宣傳,公司還設計了一款金屬水樽以及一款摺疊式膠水杯,之前公司已曾送出一批給小學生,稍後為另一間大學完成安裝工程時,亦會送出一批給大學新生。葉蓁蓁解釋,特別派發水樽及摺疊式水杯給這間大學的新生,是有兩個原因。首先,是因為該大學一次過安裝多部「智能添水站」。此外,亦因為該大學在今個學年推出了新措施,要求校園內的商店全面停售1公升以下的樽裝水。本來,該公司沒有打算將其金屬水樽及摺疊式水杯推出市面發售。但很多人看過兩者之後,都表示有意購買,所以該公司現時亦考慮,稍後可能將兩者放到家品店中出售,既可以開拓另一門收入,亦可以間接宣傳「智能添水站」。至於「智能添水站」本身,亦預留了播放視頻廣告的功能,將來有機會藉此開拓一些收入。

另外,新加坡、英國和內地機構亦有初步聯絡公司查詢合作。葉蓁蓁稱,進軍其他大城市是有可能的,但會先在香港安裝完200部「智能添水站」才研究。現時公司主要透過社交媒體,以及贊助戶外活動作宣傳。另外,該公司上星期亦有參加貿發局主辦的「國際環保博覽」。

塑膠回收率低 死結難解

根據環境保護署的《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─2015年》,在2015年,香港每日平均有2183噸都市塑膠廢物棄置於堆填區。當中206噸為膠樽,包括136噸PET膠樽及70噸其他種類的膠樽。

雖然塑膠廢物只是其中一種都市固體廢物,但它的回收率卻比金屬廢物和廢紙等低得多。2015年,本地塑膠廢物的回收率跌至11%,遠低於金屬廢物的92%回收率,以及廢紙的52%回收率。

環保署表示,本地塑膠廢物回收率持續下跌有多個原因,包括內地製造業對塑膠原材料的需求疲弱,內地嚴格管制塑膠回收物料的進口質量,以及原油價格持續疲弱,拖累塑膠回收物料的價值。

每日人均棄0.7個膠樽

據業界估計,膠樽回收率僅約10%。更有估計指,本地去年的PET膠樽回收率低至7.6%,遠遠落後於外國。香港地方小、租金高,而膠樽卻相當佔位,令儲存成本高企,體積龐大亦令運輸成本增加。由於質量輕,賣數十個膠樽給本地回收商才值0.5元。無利可圖下,拾荒者和回收商都不喜歡回收膠樽。雖然理論上膠樽可回收再造,但實際上本地九成或以上的膠樽都被棄置在堆填區。以每日206噸膠樽來說,聽起來好像不算太多,但業界估計,這大約相當於500多萬個膠樽。即是說,每個香港人每日都拋棄了大約0.7個膠樽在堆填區,可說相當驚人。

以現時的情況,相信不可能靠單一方法來解決香港的膠樽甚或塑膠廢料問題。設立免費添水站,鼓勵人們自備水樽,減少使用膠樽;引入膠樽按金製度、獎勵回收;制定「塑料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」法規;甚至改用可以多次回收重用的膠樽,都是方法。但相對於提高回收率,減少使用可能會較容易。

 

 

Scroll to Top
× CHAT N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