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電台《設計日常2》RTHK Everyday Design 2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twitter
Share on linkedin

分享設計

近年「共享經濟」成風,無論是辦公室、廚房還是單車,用家都可以與陌生人共同承擔消費成本,一方面令物品或空間物盡其用,同時也能將經濟效益極大化。但當設計師想推動的是「分享」而非「共享」,設計角度又有何分別?

 

建築師謝錦榮:「復修建築,加添新設施,其實是復修一種社區的連結。」

「We嘩藍屋」不止是一個建築復修的計劃,由修復方式到修複後推動的「好鄰居計劃」,都鼓勵街坊參與,甚至貢獻自己的專長。

「好鄰居計劃」設計者周希旋:「我們不只是招租客,而是找好鄰居。」

不像私人屋苑般冷冰冰的管理,設計師分別利用硬件及軟件的設計,鼓勵居民互助,去營造一個樂於分享的居住環境。

「路過露兩手」的設計者陳少華:「我們是設計一種人際關係,將不同才華的人拉在一起,然後(讓他們)自然地去生長。」

設計師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設立簡單的流動舞台,慢慢吸引了一群路過的街坊,自在地在街頭,無私地分享他們古靈精怪的才藝。

能令用家互相溝通、分享使用經驗的,還有一款新智能添水機。只是簡單顯示自攜水樽能省回的塑膠瓶數量,添水機就成為環保意識的分享站。由用家衍生出來的分享活動,連設計者也意想不到。

編導:陳梓桓

節目重溫:https://www.rthk.hk/tv/dtt31/programme/everydaydesign2/

Scroll to Top
× CHAT NOW